高球與經濟的分隔現象


@劉兆生 - 2007/03/05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今天還有很多人問:高爾夫魅力為什麼這樣大?看看每周末世上成千上萬的人湧到球場去,這問題的答案顯然易見。

雖說高爾夫基本上只是一種消閑活動,但無可否認這活動同時亦是一具無遠弗介、威力無比的「交誼機器」,就算不計當中滲進和帶起的商業經濟元素,單是花在高球用具的消費,已發展成一個全球每年四十億美元的工業。

但與此同時,在每個地域中,自古至今都存在一個所謂「Golf Divide」(高球分隔)的現象。 這名詞是筆者借用蓋茨愛用的一句「Digital Divide」套過來,是形容社會上出現打高球和不打高球的分隔現象。蓋茨的「Digital Divide」,是泛指一些落後國家若不懂用電腦的人口愈多,便愈難和電腦普及的先進國家接軌。放在高球上,「Golf Divide」愈闊的國家, 經濟活動不及富裕國家也似是一個必然現象。

活士打破分隔不遺餘力

以前,這現象非常明顯,世界各地只有貴族才有資格打球,當時國家財富全是操縱在貴族手上。美國更是黑白種族分明,雖然林肯總统於一八六五年廢除了奴隸制度,但私人高球場仍一直是黑人禁地,甚至在老虎活士早期,有一次在他臨出發比賽前,不得不對他的黑人爸爸兼教練說:「對不起,今天你不能當我的球僮了,因為這球場除非是被邀参賽,黑人是不准進入的。」(註:比賽時球員只能和自已的球僮徵訊意見,所以很多業餘球手用他的教練當球僮。)從那天開始,老虎活士立誓不止要做歷史上最偉大的黑人球員,更要做世上最偉大的高球員(摘自A Biography of Tiger Woods, John Strege,Broadway Books, 1997) 。

今天,老虎活士能否稱得上是世上最偉大的高球員還未有定論,但將來歷史對他的評價,肯定會是强調他在打破「Golf Divide」作出的貢献,較他是世上最能賺錢的運動員為高。

說說香港,香港高爾夫運動也有超過一百年歷史。不翻查歷史不知,香港皇家高爾夫球會(九七後刪了「皇家」兩字)亦是世上最早成立一百個球會之一。筆者認識一位高齡富商,他曾經說過,當年一班粉嶺會員打高爾夫球,往往苦於沒商店售賣球桿,結果他把家族擁有的中環一著名大廈商場內,以最優惠租金吸引老友開了一間高球專賣店,方便他們一眾球友購買高球用具。相信他所說的是六、七十年代,那時應是香港「Golf Divide」的最高峰期吧。不用說,這分隔現象,直到十多年前中國大陸開始興建球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球會相繼落成後才開始收窄。

香港成為高球用品天堂

再看看現今在香港初學打球的年輕人,他們真是幸福,高球店開到成行成市,世界最新、最好和最廉的球桿都任君選擇,真可用身在福中不知福來形容他們。不用說一些中國內地的高球愛好者,喜愛來香港選購正牌球桿,連其他亞洲地區如泰國和菲律賓等球手也懂得來港找門路。一些專售日本名牌球桿的經銷商告訴筆者,短短十年間,香港已是球桿購物天堂。

無他,任你怎說香港邊緣化,一個早期只以出入口業務為主的小漁港,而能發展成現在的國際大都會,香港人的傳統智慧,怎會不懂融會貫通這條供求經濟定律?轉口業減少之後,入口業所賴的精確入貨和經銷經驗,香港人仍是佔優的。

再者,每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起飛後,「Golf Divide」這現象一定會不攻自破。高爾夫的魅力與經濟掛鈎,可會是社會心理學的課題?(完)


#####

本文原刊於《信報》,現經作者修訂重刊。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